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先后更名为山东省有色金属学校、山东省冶金工业学校、山东省工业学校;2002年山东冶金职工大学从济南迁入淄博。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院现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依托行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框架。学院下设冶金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建筑与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学部(简称思政部),开设30多个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冶金技术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硅酸盐物理化学、冶金炉热工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钳工技术与实训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建有百余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和百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我院是山东省电工电子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并建有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和电化教学网络。学生公寓和食堂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标准化学生公寓和标准化食堂。学院办学环境优越,教学基础设施先进,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于一体,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具有多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评与发证资格,实行“多证制”教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设有冶金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山东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等。这些全方位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良好作用。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凝炼形成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因材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功成于韧”的学风;以及“修德尽智、适人适事”的人才观;“和谐为本、绩效至上”的管理观。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办学宗旨,走校企“熔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路子,与省内外数百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人才供需协议,全面开展“订单式培养”。毕业生供不应求,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大亮点。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素以"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而闻名,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冶金行业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先后多次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授予"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思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单位"和"职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初,学院在"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同年底,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高校德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工作评估中获得"双优",分别被授予"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和"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9年7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院教学管理先进集体"。2010年4月,学院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山东省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7月,被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委员会授予"第六届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荣誉称号;2010年12月,山东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学院"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8月,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授予学院"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先后于2010、2011和2012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2010年9月山东钢铁集团唯一的人才培养基地挂牌我院,使我院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2009年荣获"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第六届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中国冶金职教杰出贡献奖";2011年7月,中国企业教育百强组委会授予学院"第七届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2年11月,学院成功入选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从而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今后学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顶岗实习为载体,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打造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学院坐落于鲁中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淄博市桓台经济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占地千余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
地址:山东省淄博高新技术开发区桓台新区张北路69号(济青高速淄博路口北两公里)。
公交线路:淄博汽车站乘坐51路(东、西路皆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下车。
好学力行 兼容合作
解释:儒家强调“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指的是一种做人学习的态度,意思是善于学习才能开发智力、增长才干,才能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社会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识,才能使自己的品德臻于完美。勤奋学习、注重实践是学院人的行动指南。
兼容合作表现为两层含义,“兼容”是指思想上善于吸收,主要指的是一种精神风貌和开放的心态,对外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为我所用,不断向兄弟院校学习,向企业学习,不断吸引合作办学单位,在广收并蓄的基础上致力于学校的发展;“合作”是指行动上的配合,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工作上的配合,加强师生员工之间的互信与交流,敬业乐群,加强团队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笃实求真 明理出新
解释: |
“笃实”出自《易经·大畜》卦。“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意指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义,指做事踏实认真,勇于实践;“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义。“求真”是指追求真理,探求事物真实规律的意思,意指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明理出新”其意思是指在认识坚持真理、规则的前提下要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时制宜,不拘常规,与时俱进。这是齐文化的典型指导思想,贯穿于齐文化的始终。“穷则变”,“变则通”,只有适应环境变化并随时作出调整有所创新才能有所成就。“明理”誉为掌握真理、阐明事理之意。“出新”源自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从动态的 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明理出新”的引申意义是指,广泛掌握事物规律性的知识,但又不能拘泥不变,而是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将规律性的知识灵活运用,推陈出新,以能顺应变革、适应变化。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目标应是“手脑并用”的智能型人才和“求真达变”的外向型人才,即应用型人才。“手脑并用”,是既会用手干,也会用脑想。与学术型人才相比,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虽然偏低,但技术应用能力却很强,在设备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等方面有着良好的训练;与中等技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相比,其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眼界较开阔,创意较强。所谓“明理出新”能力,就是指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人才市场多方面的需要。 用作校训的理由: (1)源于经典,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2)体现学院发展特点,体现学院核心领导层的个性特质:不尚虚华,脚踏实地,顺应变化,机智灵活。 (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的话,“读史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这句话传播面广,影响深远。 (4)用作校训能够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个性修养,强化知识的学习,并能学以致用,灵活处事,体现了职业学校教育的特点。“笃实求真”强调一种道德,做人做事的态度;“明理出新”强调一种社会适应能力即职业能力,用作校训比较适合国务院提出的“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一指导方针。 |
爱生乐教 因才导学
解释: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家长对子女的态度来关心学生,用对待朋友的态度对待学生。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在此基础上,敬业爱岗,愿教善教,培养强烈的敬业意识。
要面向全体学生,在保证实现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差别地进行教学,使之成为合格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不仅仅是传递,而是引导、启发、示范、解惑、激励、评价和组织,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以“导“为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学院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与省内外百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签订长期的人才供需协议,全面开展“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大都提前一年以上被济南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金晶集团、博汇集团、日照钢铁集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预定,成为职业教育界的一大亮点,多次与山东寿光巨能特钢合作,实行定向招生,获得了很大成功。
今后学院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要求,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切入点、顶岗实习为载体,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打造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素以"严格的管理、过硬的质量"而闻名,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冶金行业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先后多次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授予"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思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单位"和"职业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初,学院在"山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同年底,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组织的高校德育和校园文明建设工作评估中获得"双优",分别被授予"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和"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09年7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院教学管理先进集体"。2010年4月,学院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山东省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10年7月,被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委员会授予"第六届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荣誉称号;2010年12月,山东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学院"山东省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8月,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授予学院"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先后于2010、2011和2012年连续三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在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和 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
山东工业学校创建于1959年7月,当时校名为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77年8月更名为山东省有色金属学校;1980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冶金工业学校;199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部级重点中专;1999年3月更名为山东省工业学校;2000年5月被教育部首批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专。
山东冶金职工大学创建于1975年,是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职工学历教育、岗位技能培训、 继续教育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成人高校。
2003年5月1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2003)185号文,正式批准以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为基础组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因材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功成于韧”的学风,“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服务、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修德尽智、适人适事”的人才观,“和谐为本、绩效至上”的管理观。这些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历程中沉淀和凝结下来的精髓所在。
目前,学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强大的发展后劲,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与澳大利亚爱恩国际教育集团合资组建制造业教育集团,从而实现学生的优质就业。学院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建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较高、省内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职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建有百余个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和百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我院是山东省电工电子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并建有覆盖全院的计算机网络和电化教学网络。学生公寓和食堂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标准化学生公寓和标准化食堂。学院办学环境优越,教学基础设施先进,集现代化、数字化、园林化于一体,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具有多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评与发证资格,实行“多证制”教学,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学院设有冶金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山东冶金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等。这些全方位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良好作用。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依托冶金、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适应社会的专业群体,建有实验室40个,实训车间4个,实习工厂1个,校外实习基地15个。其中“冶金技术”和“电气自动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化专业。实验、实训室114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9个,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实训中心1个,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加工中心1个,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材料、建筑工程检测中心1个,山东工业职业学汽车检测与驾驶培训中心1个。其中“冶金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化专业,“冶金技术”、“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依托行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框架。学院下设冶金学院、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建筑与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和思想政治理论基础教学部(简称思政部),开设30多个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冶金技术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硅酸盐物理化学、冶金炉热工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基础、钳工技术与实训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教学力量雄厚、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教学团队中具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30余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冶金职教教学名师3人、全国冶金职教优秀教研室主任1人、中国冶金教育学会高职高专冶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二人,优秀青年教师访问学者3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7人,山东省金属学会炼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人、炼铁学委会委员一人、压力加工学委会委员一人、耐火材料学委会委员一人、理化检验学委会委员一人,山东钢铁集团发展规划及重大项目论证评审专家二人,山东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三人。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学院目前开设冶金技术(钢铁冶金、有色冶金)、材料工程技术(硅酸盐)、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轧钢)、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工业分析与检验、洁净钢生产技术等六个专业。
设有材料力学、机械原理、金相、热处理、液压传动等14个实验室,数控操作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焊接实训室、模具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16个融教学、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一体的实训室和一个融应用技术推广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实习工厂。并与莱芜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山东冶金机械厂、淄博格尔齿轮有限公司、太极搪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等60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经历。
现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等专业。
电气工程系是我院主干系部之一,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兼职教师9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讲师、工程师)的60多人。目前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等28个实验室、综合实训室。建有三十几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并拥有山东省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示范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电工技术与实训、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四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学生在山东省技能大赛取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两项、优秀奖五项。设有“扬州海信”等三个企业奖学金,用于表彰工学结合学习品学兼优学生。
现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等专业。
建筑与信息工程系依靠实力雄厚的建筑、信息等专业人才培养优势和丰富的办学经验,整合了省内及国内一批专业技术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国际与国内建筑行业、信息行业发展需求的职业化、技能型高端人才。
现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图文信息技术、印刷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技术等专业。
现开设会计、审计实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
在这续的本科,成人的...班主任还行~ 老师也还行~ 就是考试的时候太不人性化了...老师也是有病,平时管的不严吧 一到考试就和我们较劲 这不是和自己的升学率过不去嘛...唉... 没辙没辙的! 还好眼瞅着就要毕业喽...